發(fā)布時間:2018-05-15
地點: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A219)
主持人:朱 強 研究員
吳劼,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及相關(guān)研究工作。
1991-1995 年就讀于江西師范大學化學系,1995-2000 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生學習(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2000 至 2004 年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訪問科學家)及 VivoQuest, Inc.(研究員)從事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及相關(guān)研究工作,2004年9月回國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06年4月晉升為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領(lǐng)域:構(gòu)建類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用于抗腫瘤及免疫類疾病、炎癥疾病和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新藥研究。
2007 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10 年獲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 2013 年獲 “Dow Innovation Challenge Award”,2014-2017 年連續(xù)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F(xiàn)為美國化學會“組合科學”編委(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ACS Combinatorial Science),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有機化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快報”青年編委。獨立工作以來已發(fā)表 SCI 論文 260 余篇(IF > 5.0 論文 120 余篇),論文被引用 10000 余次, 參與編寫專著四本, 撰寫專著一本,獲得美國發(fā)明專利 2 項,中國發(fā)明專利 6 項。
代表性論著:
1. Zheng, D.; Yu, J.; Wu, J.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1925.
2. Luo, Y.; Pan, X.; Yu, X.; Wu, J. Chem. Soc. Rev. 2014, 43, 834.
3. Zheng, D.; An, Y.; Li, Z.; Wu, J.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2451.
4. Qiu, G.; Ding, Q.; Wu, J. Chem. Soc. Rev. 2013, 42, 5257.
5. Zhang, L.; Wu, J.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2250.
6. “一種雙靶向卵巢癌細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圍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yīng)用”,專利號:201410543929.9,授權(quán)日:2016.09.28,公開(公告)號 : CN104370795B。
7. “一種抑制凋亡抑制蛋白的異喹啉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yīng)用”,專利號: 201410204470X,授權(quán)日:2017.01.04,公開(公告)號 : CN103965165B。
8. Book: Zheng, D.; Wu, J. ”Sulfur Dioxide Insertion Reactions for Organic Synthesis”,Nature Springer: Berlin, 2017.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