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3-25來源:供稿:姚國強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種通過蚊蟲進行傳播的RNA病毒,屬于黃病毒科。近年來,該病毒先后在非洲、美洲以及世界多個地區(qū)爆發(fā),數(shù)百萬人的健康受到影響。ZIKV的傳播能夠引起小頭畸形和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因而受到廣泛關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ZIKV感染的特定治療方法和疫苗。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張健存課題組和中山大學袁潔課題組合作,針對ZIKV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苷類抑制劑,獲得了可作為抑制ZIKV的候選藥物。該成果以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2’-methyl-2’-fluoro-6-methyl-7-alkynyl-7-deazapurine nucleoside analogs as anti-Zika virus agents為題發(fā)表在歐洲藥物化學期刊Eur. J. Med. Chem.
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一直是抗病毒藥物的熱門靶點,核苷類似物可通過靶向病毒RdRp,摻入新生的RNA鏈而導致病毒RNA復制終止。近年來核苷類藥物在抗病毒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張健存課題組一直致力于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先后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對流感病毒和登革熱病毒具有抑制活性的新型核苷類似物(Antivir. Res. 2016, 129, 13-20;Antivir. Res. 2018, 149, 95-105)。
該研究設計、合成并評估了一系列新型 6-甲基-7-乙炔基-7-脫氮嘌呤核苷類似物針對ZIKV的抑制活性和構效關系 (SAR)。其中核苷類似物3b13在基于 A549 的細胞模型中顯示出最有效的抗ZIKV活性(EC50 = 2.8 ± 0.8 μM,EC90 = 6.8 ± 2.3 μM),比陽性對照NITD008強約5倍,且細胞毒性較低(CC50 = 54.1 ± 6.9 μM)。并且3b13在包括 SNB19、A549、Huh7、Vero 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宿主細胞中對不同的ZIKV毒株(ZG-01 和 MR766)均顯示出相似的抑制效力。此外,3b13對寨卡病毒RdRp蛋白的親和力(Kd = 1.87 μM)高于NITD008(Kd = 3.43 μM)。這些結果表明,3b13是一個有開發(fā)前景的抗ZIKV候選藥物。
張健存研究員和袁潔副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健康院的姚國強和中山大學的于暕辰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項目得到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開放課題基金(恒大集團資助,2020GIRHHMS08)以及抗感染新藥研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Grant SKLAID201805)的支持。
廣州健康院在核苷類抗寨卡病毒藥物的研究中獲進展
附件下載: